玉璧是中国传统玉礼器之一,为“六瑞”之一,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。以下是关于玉璧的详情:
起源与发展: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良渚文化、红山文化中均有出现,战国至两汉时期达到鼎盛,此后各朝代均有制作,清代出现中间带环套的双联壁等1235。
形制与分类:一般把体形扁平、周边圆形、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称为璧,按中央孔径大小,与玉瑗、玉环有别。从形制衍变看,有素璧、谷纹璧、蒲纹璧、多层纹饰玉璧、出廓璧、双联璧、重环璧等1235。
纹饰特点:商代多弦纹,春秋战国至汉代常见云纹、谷纹、蒲纹、螭纹等,唐宋元后有凹雕螭纹、乳丁纹、兽面纹、花鸟纹等。谷纹象征谷物发芽,蒲纹寓意能织席安人1235。
制作工艺:选料考究,如新疆和田玉等。切割用线切割法,磨平靠手工或机械,精细加工运用浮雕、圆雕、透雕等技法。如战国玉璧用“游丝毛雕”,汉代有精湛的透雕工艺58。
用途:可作为祭器,用于祭天、祭神等;是贵族身份象征的礼器;也作佩饰;还能当礼仪馈赠品、葬玉等
出价状态
竞买人
价格
出价时间